一、输出流缓冲区
在进行IO操作时,数据通常会首先被写入到输出流的缓冲区中,再由输出流输出到目标设备中。
通过使用输出流缓冲区,可以提高IO操作的效率,因为将数据放入缓冲区中时,可以将多个小数据块合并成一个大的数据块进行传输,从而减少了网络传输次数,提高了传输效率。
然而,缓冲区并不是实时进行输出的,它会等到缓冲区装满或者用户主动调用flush(刷新缓冲区)方法时才进行输出。
二、outputstream.flush的作用
outputstream.flush方法可以将输出流缓冲区中尚未输出的数据立即输出,以保证数据及时传输到目标设备中。
通常情况下,输出流会在自身缓冲区不足或者将要关闭时自动调用flush方法,将缓冲区中的剩余数据输出。
然而,在某些程序中,我们需要尽快把缓冲区的数据输出,并且确保其已经真正的写入到目的地中,这时我们需要手动调用flush方法。
三、输出流flush的使用示例
try { OutputStream os = new FileOutputStream(new File("test.txt")); String content = "Hello, OutputStream"; byte[] buffer = content.getBytes(); os.write(buffer); os.flush(); // 将缓冲区剩余数据输出 os.close(); } catch (IO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在这个示例中,我们打开一个输出流,向文件中写入一段字符串,再手动调用flush方法将缓冲区中的剩余数据输出。最后关闭输出流即可。
四、需要注意的细节
虽然flush方法可以提高IO操作效率,但是频繁调用flush方法会降低IO操作效率,因为每个flush调用都会产生一次网络传输,过多的调用会导致网络拥堵。
除非必须的情况下,我们不应该频繁调用flush方法。
此外,在使用输出流时,我们也应该注意打开和关闭输出流的顺序,确保输出流被正确关闭并刷新缓冲区,以免出现数据丢失的情况。
原创文章,作者:XZEI,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506064.com/n/136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