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什么时候能成为世界货币

小星 外贸 7

人民币什么时候能成为世界货币

回复

共1条回复 我来回复
  • 跨境外贸通的头像
    跨境外贸通
    各类外贸跨境电商知识和技巧
    评论

    这属于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不是一两句话可以概括的。
    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尽管目前人民币境外的流通并不等于人民币已经国际化了,但人民币境外流通的扩大最终必然导致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世界货币。
    2014年11月9日,俄罗斯外贸银行行长安德烈·科斯京在北京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中国政府致力于把人民币变成国际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俄罗斯对此持非常积极的态度 。
    对于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情况,伦敦金融城叶雅伦表示当前发展势头良好。一国货币的国际化发展需要高度的目的性政策导向和政策可预测性。在这两个方面,中国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过程中政策把握得非常好。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已经开始运作,这是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的又一大进步。人民币当前是全球第四大交易货币,伦敦金融城期待人民币能够在未来成为最主要的交易货币之一。伦敦金融城也将发挥自身的努力促成这一目标的实现,未来将在人民币进入SDR、推动中国碳金融发展、协助引入更多机构投资者等多领域,促进人民币国际化发展。
    IMF宣布人民币加入SDR 境外购物或可用人民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当地时间11月30日宣布:正式将人民币纳入IMF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决议将于2016年10月1日生效。投票会议由IMF总裁拉加德主持,国际基金组织188个成员国参加会议并进行投票。SDR是IMF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其价值目前由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组成的一篮子储备货币决定。IMF每隔五年对SDR进行一次评估。IMF网站数据显示,截至目前,美元在SDR货币篮子中所占比重为41.9%,欧元占37.4%,英镑占11.3%,日元占9.4%。
    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人民币现金在境外享有一定的流通度;第二,也是最重要的,是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产品成为国际各主要金融机构包括中央银行的投资工具,为此,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第三,是国际贸易中以人民币结算的交易要达到一定的比重。这是衡量货币包括人民币国际化的通用标准,其中最主要的是后两点。当前国家间经济竞争的最高表现形式就是货币竞争。如果人民币对其他货币的替代性增强,不仅将现实地改变储备货币的分配格局及其相关的铸币税利益,而且也会对西方国家的地缘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就人民币境外流通的现状分析,过去人民币仅在边境地区流通,已经在部分发达国家的部分地区流通和兑换。可以说中国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人民币流通扩大的过程。经济发展的速度越快,流通的范围就越广、数量就越大。
    人民币在东南亚地区已经成了仅次于美元、欧元、日元的又一个“硬通货”。在西南边境地区,人民币有“小美元”之称,被当作硬通货使用,流通范围较广,老挝东北三省人民币完全可以替代本币在境内流通,最远深入到老挝首都万象一带。而在中缅边贸及旅游活动中,缅甸禅邦重镇小勐拉,每年流出、流入的人民币多达10多亿元。
    人民币在越南流通范围也非常广,已经在越南全境流通。越南国家银行已经开展了人民币存储业务。在西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在中亚五国、俄罗斯地区和巴基斯坦流通。目前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哈萨克斯坦,大约有十多亿元人民币。在中亚其他国家流通的人民币总共也有十多亿元。
    在东北地区,人民币主要是跨境流通到俄罗斯和朝鲜以及蒙古国。特别是蒙古国,已经把人民币作为主要外国货币。蒙古国的各个银行都开展了人民币储蓄业务。在与蒙古国的边境贸易中,人民币现金交易量占双边全部交易量的1/3强。
    人民币跨境流通量最大的是中国香港地区。人民币在香港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自由兑换。与在周边其他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是,人民币在香港被用来作为投资的一种储备货币。另外,在中国澳门地区人民币也在广泛使用。
    进入21世纪以来,人民币有向世界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流通的趋势。主要表现为,人民币在部分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始使用。随着中国游客的不断增多,在欧洲一些国家和美国、加拿大等国的机场以及饭店也开展了人民币兑换业务。如纽约的机场、唐人街以及部分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在日本华人比较集中的地区也已经开始收人民币。
    人民币在周边国家的流通是中国经济成长到新阶段的表现。同时说明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已经开始。人民币国际化趋势首先应该是市场选择的结果,而不是政府力量推动的结果。
    具体来说,一国货币走向国际化首先是由该国的经济基本面决定的:较大的经济规模和持续的增长趋势是建立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信心的经济基础;经济开放度较高、在世界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国家能够获得交易者对该国货币的需求。国际交易者对该种货币的信心和需求,决定了该种货币必然在世界货币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促使该货币最终成为国际货币。
    按照这些条件分析目前正在出现的人民币国际化趋势,是市场选择的结果。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为维护人民币不贬值的国际信誉,人民银行收窄了人民币的波动幅度,与美元形成了较为稳固的关系,使得人民币迅速得到周边地区的认同,形成区域内的“良币”形象。同时,经济高速稳定增长支撑下的人民币强势表现,增强了人民币在区域内的信誉,也赢得了区域内市场的信赖和需要。
    从中国来看,中国大国经济特点的形成和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增强了国际经济交易参与者和普通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从而增加了对人民币的需求。如果中国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普遍接受性也会大大提高,人民币将必然会成为国际通货。
    从亚洲来看,随着中国的崛起,在一个市场中,一种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将大大减少贸易和资本流动中的交易成本,为该地区创造更多的贸易机会,提高交易的规模、效率和国家福利。中国与亚洲经济一体化程度的提高将扩大亚洲市场的规模,并产生对共同价值标准的需求。人民币地位的提升将是一个必然结果,亚洲出现人民币替代其他货币的现象也将成为可能。

    2024-05-28 06:26 0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