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对于国内的外贸企业有何影响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对于国内的外贸企业有何影响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贸易融资货币,说明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取得实际效果。金融业对外开放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利率市场化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夯实了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目前,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7月到2013年7月,人民币名义和实际有效汇率累计升值29%和38%,大宗商品进口、加工贸易企业以及居民境外留学和旅游都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好处。
当然,对于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贸易融资货币不能盲目乐观。10月份,在与全球贸易相关的信贷协议中,市场占有率排行第一位的仍是美元,占81.08%。人民币在全球贸易融资中所占的比例仍远远低于美元。而欧元的市场占有率,则从2012年1月的7.87%降至6.64%,排行第三位;日元为1.36%。,排行第四位。10月份人民币作为全球支付货币的排名保持在第12位,但市场占有率则略为下降,由9月份的0.86%降至10月份的0.84%。10月份全球支付货币的总金额增长4.6%,但人民币的增长只有1.5%。对此,一些专家学者也认为,从当前我国的情况看,人民币作为结算货币的比例并不算很高,人民币国际化仍处在初级阶段。有的专家认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的数据水分不少,无需过分乐观。专家建议,积极发展离岸中心的同时,人民币国际化不应只停留在贸易层面,更需解决出去的人民币有地方投资,能合理回流,因此应积极发展我国的债券市场,这样走出去的贸易结算货币才可以向投资货币转化,为最终成为储备货币提供出路。
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国际贸易融资货币,使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国现在是“世界工厂”、全球制造大国、投资大国,但还不是金融大国,还缺乏对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的定价主导权。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有利于提升对大宗商品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影响力,更好地参与国际金融合作和政策协调,在国际金融规则制定中发挥更大作用。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进程也在增添动力,加速推进。这点,我们可以从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中看到中国政府的决心和气魄。2024-06-04 05:27